泥猴百科 手机版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 常识 > 

福山海鲜,非尝不可——来自“鲁菜之乡”的美味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4 10:23:10    

鲁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中形成最早、影响最大的菜系。长期以来,烹饪界公认的鲁菜发祥地有两个,一个是济南历城,另一个就是胶东的福山。福山口味的鲁菜以清鲜脆嫩、原汁原味见长。

01

源远流长鲜美滋味,从盐开始两千多年的美味传承

传统的鲁菜在烹制时有四大法宝,盐是其中之一。历史考证证实,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齐国就已经出产“百味之祖”的食盐。那个时候的福山就已是较大的食盐产地,福山至今还有盐场这样的村名,都是与战国时期烧盐有关。百味盐为先,有了盐,做出的饭才有味,福山的烹饪文化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前。

一个菜系的形成要有很多的客观条件,经济文化的发展使鲁菜的形成有了一定的基础。据明万历年间的福山县志记载,当时的福山就已盛产各种蔬类、兽类、禽类、鳞类和介类,县志还专门介绍了味道鲜美的海肠。相传,明清时期,福山厨师闯荡京城,在为皇帝烹制蔬菜时,把干海肠粉撒到菜里,起到味精的作用,做出的菜味道鲜美,得到了皇帝的赞赏,福山厨师的名气也响遍了大江南北。

温拌海肠(福山区丽苑大酒店菜品)

02

传奇历史流传在故事里的福山滋味总有一道菜品能打动你的心

福山菜烹饪讲究色、香、味。名品油爆海螺,软脆柔润,白、红、褐、绿四色相间,令人垂涎欲滴。葱烧海参,海参乌亮,口感柔软,肥润滑爽。糟溜鱼片色泽白亮、软嫩润滑,糟香浓郁,鱼鲜味美。芙蓉干贝,芙蓉细腻鲜嫩,干贝晶莹剔透,汤汁鲜香醇厚。每一道菜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,令人赏心悦目。

油爆海螺(福山区福源大酒店菜品)

千百年来,福山人一直沿袭着老辈人留下来的烹饪手艺。许多关于菜的传说至今还在福山流传。在福山城北,有一个村庄叫銮驾庄,相传明朝的穆宗皇帝专程安排半副銮驾来这里接老厨师进京,为他烹制“糟溜鱼片”。

糟溜鱼片(资料片)

銮驾庄隔福山城区5华里,“銮驾”是皇帝的御用的工具,这个小村为什么能起这么一个显贵的名字呢。据传说,在明朝隆庆年间,兵部尚书郭宗皋推荐福山厨师主持御宴,这个厨师烹调技术相当高明,特别是糟溜鱼片,口味细腻,味道鲜美,得到了文武百官的赞赏。多年以后,这个厨师告老还乡,回到福山,他还乡以后,穆宗皇帝便不思茶饭,为什么呢?他经常惦记着福山厨师做的这个菜,经常念叨糟溜鱼片,不得已,皇帝又派半副銮驾到福山把老厨师接回去,銮驾庄这个村名就由此而来。

03

走向世界要想吃好饭,围着福山转

福山人把福山美食带向了世界

“要想吃好饭,围着福山转”。可以说,饮食文化与福山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。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,福山县城周围三华里的地域里就有四十多家有名气的饭馆,吉升馆、致美斋、中兴楼、聚香园等在烹饪方面都各有千秋。各店的厨师博采众长,兼收并蓄,创制出了“葱烧海参”、“清蒸加吉鱼”、“浮油鸡片”、“白玉虾脯”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馔佳肴。穆宗皇帝爱吃的“糟溜鱼片”,传到后来,就以福山“吉升馆”的烹制最好。

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福山的餐饮业更是如沐春风,华侨宾馆、百舸苑宾馆、福源大酒店,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鲁菜名店。根据福山工商管理局提供的统计资料,到2004年底,福山全区登记的酒店、餐馆有七百七十九家,从事餐饮业的人员也有一万多人。长期以来,福山的烹饪高手遍布海内外,北京全聚德的蔡其厚,丰泽园的王义均,在日本的郭光甲,香港的王国梁等,在当地的烹饪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,通过他们的努力,福山菜才得以流传到国内外。北京丰泽园饭店的技术总监、国家餐饮业评委会首席评委王义均多次回到家乡福山,参加了有关鲁菜发展的研讨会,看到家乡近几年来烹饪事业的蓬勃发展,老人感到由衷的高兴。

04

传承出新提档升级,打造精品擦亮“鲁菜之乡”文化名片

在福山,有许多人从事烹饪事业,他们沿承着祖辈留下来的技艺。为了弘扬鲁菜文化,福山区成立了烹饪协会,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烹饪协会。在协会的组织下,福山的厨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,努力打造着自己独特品格的餐饮文化,创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馔佳肴。著名的鲁菜传统菜品有:葱烧海参、蟹黄海参、一品鲍鱼、(kao)大虾、芙蓉干贝、清蒸加吉鱼、糟溜鱼片、油爆海螺、烧溜虾仁、糖醋鲤鱼、清炒腰花、烧蛎黄、扒鱼腹、溜肝尖等近600多种。

近年来,福山区以餐饮业提档升级为突破点,深入实施餐饮业三年提升工程,精心设计“鲁菜之乡”标识,广泛宣传推介鲁菜文化品牌,擦亮“鲁菜之乡”文化名片,提升福山的人文魅力。相信,未来的福山鲁菜,必将以其丰富的历史积沉和独具特色的烹饪技法世代相承,大放异彩。
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