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晚上不能煎中药 先煎后下要分清
每次看完中医回家自己煎药的时候,常有疑惑是在煎煮前,中药是否需要浸泡,什么是后下包煎,煎煮时间是否越长越好等,没有点生活技能的人听了头疼。广州泓仁堂药房中药师副主任陈灿告诉大家,煎煮中药有讲究,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功效,达到事半功倍。
煎药工具怎么选
首选是砂锅、瓦罐。砂锅、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,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受热均匀,传热缓慢,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,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。千万别选铁锅,铜锅。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,易氧化,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,使药液的颜色加深,也会影响汤剂的质量,产生毒副作用。
煎药前是否需要浸泡
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,植物类中药多是干燥品,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,恢复其天然状态,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。一般以花,叶,茎类为主的药物,浸泡时间为1-1.5小时。以根,种子,根茎,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-3小时。
煎药温度分“文武火”
煎药温度的高低,中医称之为“火候”,一般习惯上称为“文火”或“武火”。所谓文火,就是弱火,温度上升缓慢,水份蒸发较慢。所谓武火,就是强火,温度上升快,水份蒸发的也快。如煎药时火候过强,水份蒸发快,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,也容易糊锅。反之,火候弱,煎煮的药效果就差。
所以,陈灿强调各位,一般未沸前用武火,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,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,减慢水份蒸发,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。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,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,在煎煮过程中,尽量少开锅盖,以免药味挥发。
煎煮次数与时间
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。实践证明,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%左右,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。
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,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,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-30分钟,第二煎30-40分钟。而治疗感冒类药物,第一煎10-15分钟,第二煎15-20分钟。滋补类药物,第一煎30-40分钟,第二煎40-50分钟。
中药的服法
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,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,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。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,学龄期儿童100毫升,婴幼儿50毫升为宜。按一日2次服用,成人每剂300毫升日服2次,学龄期儿童200毫升日服2次,婴幼儿100毫升日服2次为宜。
同时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;治疗外感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;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;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,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。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,也宜饭半小时后服用。
特殊药的煎煮
先煎药:一般是一些矿物,贝壳,角甲类药物,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,一般要先煎30-40分钟,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。常见的有生石膏,生龙骨,珍珠母,生赭石等。另有毒性药物先煎,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。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。
后下药: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,要在药物煎好前10-15分钟投入锅内。常见的有霍香,钩藤,大黄等。
包煎药:一般是种子和个别的花粉药物,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。常见的有车前子,旋复花等。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,焦化,所以需包煎。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