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猴百科 手机版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 常识 > 

昨日之日不可留的全诗(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3 09:20:39    

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

唐•李白

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。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。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。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销愁愁更愁。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

题解:这是一首送别诗。宣州,在今天安徽省的宣城。谢眺楼,系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,又称北楼、谢公楼。”校书叔云“是指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的李云,因为他是李白的族叔,所以这首诗的名字就叫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

创作背景: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。天宝十二年(公元753年),李白客居宣州不久,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,很快又要离去,李白陪他登谢眺楼,设宴送行并作此诗。

诗文大意:弃我而去的昨日,早已不可挽留。乱我心思的今日,令人烦忧多多。万里长风,送走行行秋雁。面对美景,正可酣饮高楼。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,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。你我满怀超宜兴致,想上青天揽住明月。抽刀切断水流,水波奔流更畅;举杯想要销愁,愁思更加浓烈。人生在世,无法称心如意,不如披头散发,登上长江一叶扁舟。

作品赏析: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”。此诗开篇一反送别诗的规律,不交待送别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而是突发而起,直抒郁结。“昨日之日”与“今日之日”都一样令我无奈,是诗人至被"赐金额放还"排挤出长安城后遇友人所要表达的一种郁结、忧愤之情。李白并没有写明他在烦什么,他只是告诉李云,自己现在每天遇到的烦心事,比昨天还要多很多。

“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”。面对明月当空,秋风阵阵,遥望万里长风吹送秋雁的壮美景色,不由得激起了诗人想在高楼上酣畅豪饮的豪情。而李白之所以为李白,正是因为他狂放性情不受环境所累,登楼远眺,目接“长风万里送秋雁”之境,精神为之一振,忘却一切烦恼与不快,“酣饮高楼”的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。

“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”。我们从古人的诗文,一下聊到魏晋建安时期的文学家们,先生您的文章颇有建安风骨,而我的诗作又像“小谢”一样清新秀丽。

“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”。酒至酣处,有了酒精的加持,诗人与朋友的思绪飞扬,在高楼上看到天空的明月,产生了一种想要飞向天空拥抱月亮的冲动。这两句情感奔放,正是李白性格豪放的写真。

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销愁愁更愁”。当两人从幻想的空间转回到现实中时,又感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同,世间的愁很抽象,诗人抓住了世人愁的特征,以"抽刀断水"比喻,具有独特的想象力。但借洒消愁而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生活状态,不仅不能消愁,更反而使自己陷入愁苦中不能自拔的境地。

“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”。 人生在世,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冲突,有太多的不如意。酒喝到这份上,诗人与友人都醉了,觉得面对这诸多的"不称意",不如我们什么都不做了,摘下发簪,像道士一样,披散头发,坐一叶小舟,去云游世界。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,而是心态上的一种自我调整,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。

这首诗具有李白诗歌所特有的"跳跃"思维,是一首充满魏晋风骨与浓淡忧愁的古诗,后来成为李白古风诗歌的代表作之一。虽然以"饯别"为题,但是却不叙离情,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。此诗共九十二字,不提送别之事,只写自己与李云聊天的内容,以及自己内心情感的起伏与变化。全诗如歌如诉,如同一幕人生歌剧,剧情跌宕起伏,一波三折,音调高昂,既有掩抑不住郁闷的倾诉,又有摆脱愁绪的向往,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。现实中,说《起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这首诗的题目,很多人可能不熟悉,但要说出其中的千古名句,或许众人都恍然大悟。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”。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销愁愁更愁”更是当代人在创作中引用频率最高的李白名句,用来感叹人生的愁苦与烦忧。最伟大的浪漫主义、狂放诗人,李白名符其实,绝非浪得虚名。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