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国历代国君一览表(晋国六百年:晋国38代国君略说)
周成王时,唐国有乱,周公灭唐,成王分封其弟叔虞到唐地建立了新的唐国,史称唐叔虞(1)。叔虞之子燮父迁晋,建立晋国,唐叔虞被视为晋国始祖,又称晋唐叔虞。唐叔建国,按照《唐诰》的册命行事,“启以夏政,疆以戎索”,使境内各族群和睦相处,为后来晋国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始封为侯,即有戍边守疆、镇守一方、藩屏周王室的责任和义务。
燮父(2)迁晋以后,继承父业,“并事康王”,其下武侯(3)、成侯(4)、厉侯(5)、靖侯(6)、僖侯(7)时期不断巩固加强晋国的统治。
晋献侯(8)苏时期,晋国国力强盛,他率兵从王东征宿夷,使晋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。他的墓葬陪葬的车马坑是目前西周时期已发现的最大的车马坑,陪葬车48辆、马100余匹,显示了这位国君的卓著功勋。
晋穆侯(9)时期曾有条之役和千亩之战两次战争的记载,从他的63号墓开始,晋侯墓地出现了两条墓道,而且和他并穴合葬的有两位夫人。
穆侯死后,其弟殇叔(10)自立,四年后被晋文侯杀死。
晋文侯(11)勤王,将周平王东迁至成周洛邑,此时晋国已开始扩张疆域,吞并了韩国。
文侯以下昭侯(12)、孝侯(13)、鄂侯(14)、哀侯(15)、小子侯(16)、晋侯缗(17),因为与曲沃(按:在今闻喜县境内)战争,除鄂侯出奔幸免以外,其他几位都被杀害,甚是悲惨可怜!鄂侯因为战争所迫出奔随地,后被晋国贵族纳到鄂地而称鄂侯。这六个侯中,只有晋侯缗在位时间最长,达27年。晋哀侯时曾与曲沃武公进行过激烈的战斗,并逼近曲沃桐地,迫使曲沃武公派人求和,但晋哀侯、小子侯和晋侯缗都不幸被杀,最终失去晋国大宗的祭祀统治大权。
晋武公是曲沃旁支第一位被周天子承认的晋国国君,在位长达39年。其祖父是曲沃桓叔,即晋穆侯的庶子、文侯的弟弟成师,成师最早被侄儿晋昭侯封到曲沃,并与晋国正宗昭侯一支展开争斗。他的儿子曲沃庄伯,即晋武公之父,继承父业,继续战斗,大大削弱了正宗翼的实力。晋武公(18)时仍然坚持不懈,不屈不挠,最终灭亡正宗,以贿赂周王室宝器的手段得到周天子的承认,确立了其统治晋国的合法地位。
在晋武公时期,晋国继续吞并周围小国。其子晋献公(19)定都绛城,史称故绛。献公大肆扩张,灭国17个,服国38个,晋国地盘迅速扩大,国力大大增强,为后来晋文公称霸诸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但献公宠爱骊姬,他好色且丧失原则,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大事,给晋国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,导致他的嫡子申生自缢身亡,奚齐、卓子被杀。三公子夷吾继位,是为晋惠公(20)。惠公为了获得君位,不择手段,即位后又背信弃义,导致韩原之战被俘,成了秦穆公—他的姐夫的阶下囚,晋国颜面尽失,他的锐气大挫,但他为晋国的长远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,他迁戎人于伊川,晋作爰田、作州兵等,为晋文公称霸再次做好了准备。
惠公之子晋怀公(21)就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,为人不周,处事欠妥,又怎能掌控晋国?晋献公的二公子,即晋惠公夷吾的同父异母哥哥晋文公重耳,执掌晋国前的第一件事,就是派人把他的侄儿晋怀公杀死在今临汾市尧都区以北的高梁城。
晋文公(22)抓住机遇,救王室内乱,获赐黄河北岸“南阳”的大片土地,公元前632年大败楚军于城濮,行践土之盟,内外整饬,迅速称霸,奠定了晋国霸业的根基。在春秋五霸中,晋国霸业持续时间最久、影响最大,晋国实际上成为中原华夏的代表国,引领华夏文明的政治走向长达 150年。
晋襄公(23)继承文公霸业并发扬光大。
晋灵公(24)略显昏庸,在与赵氏争权过程中被赵氏杀身。
晋成公(25)平稳过渡。
晋景公(26)迁都新田,族灭赵氏,内政外交颇有作为。
晋厉公(27)厉而昏,也招致杀身之祸。
晋悼公(28)少年英雄,改革积弊,内修政治,外和戎狄,使晋国霸业中兴。
晋平公(29)好大喜功,大兴土木,失诸侯之心。
晋昭公(30)、晋顷公(31)功过不显。
晋定公(32)时,卿大夫已无心晋国大政,各自为私家谋利益,黄池之会,晋国延续了一个半世纪的伟大霸业寿终正寝。至此时,晋国之大,大在私家,晋国之强,强在诸卿,外靖而内争始。
晋出公(33)时,晋国公室已衰弱无力,被强家驾驭。
晋敬公(34)、幽公(35)时,江河日下,独有绛与曲沃。
晋烈公(36)、桓公(37)被迁山区,苟延残喘。
晋静公(38)俱酒终被废为平民百姓,晋国灭亡。
正如春秋初年各诸侯国不再把周天子当回事一样,到了春秋末年,卿大夫也不把诸侯国君当一回事了。历史的轨迹何其相似,西周时期周王室的兴衰大戏,至春秋时代在诸侯国又重新上演了一遍。回顾晋国国君的历史,可以明显地看出,兴国之时,君臣皆贤能,衰落之时,君臣已无力,正如人之衰老,不可逆转,并非晋国末期诸君都昏愦无能,个个如酒囊饭袋,当此之时,一己之力已不足以回天,犹如螳臂当车,杯水车薪。
晋国诸君,总分两系,正宗和旁支,正宗祀唐叔,昭侯以下晋国正宗暮年境况凄惨;旁支祀晋武公,几乎不言及初祖唐叔虞,定公以下诸君日见落魄,最后被迁到深山之中,与世隔绝,自度残生,终被废为庶人,晋国灭亡。韩、赵、魏三家在公元前 453年已经三分晋国,晋国已名存实亡。公元前403 年,三家立为诸侯,与晋侯并列,还给晋国国君留有面子,到公元前376 年将晋侯废为庶人,就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了。
遥想当年,韩、赵、魏各卿大夫如何在晋国国君的麾下驰骋东西,而今韩、赵、魏的子孙又如何摆弄像玩偶一样的晋君,其结局境况是早期诸位晋国国君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的。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如此无常,如此滑稽,古今一理,君臣一理,贫富又何尝不是如此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