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土地增值税
100次浏览
发布时间:2025-01-09 13:07:27
土地增值税 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、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。该税种于1994年开始实施,其目的是抑制炒房和炒地行为,压低房地产行业利润率,同时充实财政收入。
纳税义务人
纳税义务人包括国有企业、集体企业、外商投资企业、个体经营者等各类单位以及个人。
征税范围
征税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:
1.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(不含出让)。
2. 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连同国有土地使用权一并转让。
3. 存量房地产的买卖。
计税依据
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,即转让收入减去规定的房地产开发成本、费用等支出后的余额。
税率
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,对土地增值率高的多征,增值率低的少征,无增值的不征。具体税率根据增值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例如增值额大于20%未超过50%的部分,税率为30%,增值额超过200%的部分,则要按60%的税率进行征税。
征收方式
土地增值税可以按次征收,也可以在抵押期满以房抵债发生权属转移时征收。
免税情况
土地增值税不包括无偿转让如继承、赠予等的房地产。
通过以上介绍,可以看出土地增值税是一种重要的房地产调控手段,它通过税收的方式调节房地产市场,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