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林随笔|这12位北宋耆者聚会,为何定下“九条规定”


耆者,老人也。老了,在工作岗位退了下来,时间宽裕了,小聚自然会多起来。可是,怎么相聚,很有讲究。
“洛阳耆英会”有“士大夫老而贤者”12人,包括富弼、文彦博、司马光等人。这些北宋一朝叱咤风云、指点江山的人物相聚,没有点理念、共识、规矩,是难以长聚的。为此,大家推荐年纪相对小一点的司马光起草会约,以立规矩、定方圆。
司马光写了九条,大意是:第一,聚会不论职务高低,长者为尊;第二,必须简朴,不得金碗银筷讲排场;第三,轮流做东,主菜不超过五种,佐酒小碟以果脯、酱菜为主;第四,座次按长幼顺序;第五,酒壶按顺序递,倒多倒少、饮多饮少自便,不能强行劝酒;第六,酒未喝完,菜肴已尽,可补充汤菜;第七,轮到做东,只发一通知,写明时间;第八,聚会之日,需按时赴会,不等不催;第九,违反规定,如迟到、应约不到、主菜超标,无论是谁,违反一条,罚酒一大杯。
小小聚会,约定如此细致琐碎,不免令人有些惊讶。细细想想,又深感必要。
首先,在“洛阳耆英会”中,富弼、文彦博曾经是北宋名相;席汝言曾是司封郎中,掌管封命、朝会、赐予;王尚恭是太常少卿,处理寺庙事务;刘凡是秘书省的负责人;王慎言是负责农业和财政管理的司农少卿;司马光更是声名远播的名臣……
在当时,这些人小聚,恐怕只要使个眼神,不知有多少人愿意张罗买单。故会约规定,轮流做东,自掏腰包,杜绝各种干扰,否则聚会的味道就不纯了。
其次,耆寿聚会重在修身养性。“空门寂静老夫闲,伴鸟随云往复还。家酿满瓶书满架,半移生计入香山。”白居易这首《香山寺二绝》很值得品味:家酿满瓶,还得有书满架。喜乐之中,体现自身价值,引领社会风尚;耆寿聚会,“善身”“济天下”浑然一体。
今人从《香山九老图》中,可以真切地看到白居易、胡臬、吉皎、卢贞、张浑等九老小聚的风范:一宽大厅堂,几案分明;厅中一桌,三老围着桌子看一老写画。只见,长者面悦,挥毫泼墨;围者有的托腮静思,有的凝神静观。堂前石径上,两人在苍松翠竹下吟诗赏画,旁有人煮茶温酒,备办佳肴。这种聚会,别说置身其中,就是反复品赏此画,也觉得身轻气闲。
再次,耆寿小聚礼而不俗。耆寿聚会,讲究的就是一个恰到好处。耆者最忌胡吃海喝,小碟可以多几个,主菜一定要清淡,贵在七八分饱。
(作者: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洪水)
原标题:《学林随笔|这12位北宋耆者聚会,为何定下“九条规定”》
栏目主编:王珍 题图来源: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:雍凯
来源:作者:洪水